当前位置:首页 > 剧情介绍 > 正文内容

秦腔《黑叮本》

9个月前 (01-24)剧情介绍236

秦腔《黑叮本》是一部经典的秦腔传统剧目,以下是详细的介绍:

一、基本信息

  • 剧名:《黑叮本》

  • 其他译名:《二进宫》、《忠保国》、《徐杨叮本》、《赵飞搬兵》、《升官图》、《大保国》、《大升官》

  • 类型:历史剧

  • 取材:据传取材于《明史·马保列传》

  • 语言:普通话(秦腔方言)

二、剧情概述

《黑叮本》讲述了明穆宗朱载垕去世时,太子年幼无法继位,皇后李彦妃(又称李艳妃)垂帘听政。李彦妃受其父李良诱骗,将朝政交李良执掌,并答应在太子长大后还政于太子。对此,定国公徐彦昭(又名徐延昭)和兵部侍郎杨波联名抵制,向李彦妃力谏未果。李良执政后将李彦妃及太子封锁在昭阳宫院内,图谋篡位。徐彦昭对李良的狼子野心早已料到,并有所准备,事先已将女儿派进昭阳院侍奉李彦妃,以便随时通风报信。李彦妃见其父篡位面目彻底暴露,亲下密诏恳求徐、杨救她出困境。徐小姐将密诏用箭传至杨府,杨波派义子赵飞出城搬兵,搬来杨俊明、杨俊青及马芳多路人马。徐杨二次进宫进谏,李彦妃跪地哀求,封杨波为太子太保。徐杨即时登殿发兵,拿住李良问罪,廓清朝班,国事始宁。

三、剧情详解

  1. 朝政危机:明穆宗去世后,太子年幼,李彦妃垂帘听政。李彦妃受其父李良诱骗,将朝政交李良执掌。

  2. 忠臣进谏:定国公徐彦昭和兵部侍郎杨波联名抵制李良执政,向李彦妃力谏未果。

  3. 篡位阴谋:李良执政后将李彦妃及太子封锁在昭阳宫院内,图谋篡位。徐彦昭早有准备,事先将女儿派进昭阳院。

  4. 搬兵救驾:李彦妃见其父篡位面目彻底暴露,亲下密诏恳求徐、杨救她出困境。徐小姐将密诏用箭传至杨府,杨波派义子赵飞出城搬兵。

  5. 平定叛乱:徐杨二次进宫进谏,李彦妃跪地哀求。徐杨即时登殿发兵,拿住李良问罪,廓清朝班,国事始宁。

四、角色介绍

  • 李彦妃:皇后,明穆宗之妻,太子之母。受其父李良诱骗,垂帘听政后陷入朝政危机。

  • 李良:李彦妃之父,野心勃勃,企图篡位。

  • 徐彦昭:定国公,忠臣,对李良的狼子野心早有防备。

  • 杨波:兵部侍郎,忠臣,与徐彦昭联名抵制李良执政。

  • 徐小姐:徐彦昭之女,被派进昭阳院侍奉李彦妃,传递密诏。

  • 赵飞:杨波之义子,奉命出城搬兵。

五、艺术特点

  1. 历史题材:以明朝历史为背景,通过生动的剧情展现宫廷斗争和忠臣救国的壮丽篇章。

  2. 人物鲜明:角色形象鲜明,忠臣与奸臣的对比强烈,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。

  3. 唱做并重:该剧唱做并重,既有激昂的唱腔,又有生动的表演,展现了秦腔的艺术魅力。

  4. 经典剧目:《黑叮本》是秦腔的热门剧目,演出不断,深受观众喜爱。

六、演出影响

  • 广泛流传:《黑叮本》作为秦腔的经典剧目,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,深受观众喜爱。

  • 名家演绎:历代秦腔名家多联合演出此剧,如田德年、李正敏、刘易平合演的《二进宫》已成为秦腔原版绝唱,对后学者影响深远。

  • 文化传承:《黑叮本》不仅传承了秦腔的艺术精髓,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。

七、总结

秦腔《黑叮本》是一部经典的秦腔传统剧目,以明朝历史为背景,通过生动的剧情展现宫廷斗争和忠臣救国的壮丽篇章。该剧角色形象鲜明,唱做并重,深受观众喜爱。作为秦腔的经典剧目,《黑叮本》不仅传承了秦腔的艺术精髓,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。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大美秦腔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laoshuren.cn/qinqiang/?id=22

分享给朋友:

“秦腔《黑叮本》” 的相关文章

秦腔《斩单童》

秦腔《斩单童》是一出非常有名的传统折子戏,又名《锁五龙》、《破洛阳》、《斩雄信》,取材于《隋唐演义》和《大唐秦王词话》中的故事。以下是该剧的详细介绍:一、剧情概述背景设定:故事发生在隋末唐初,李世民未称帝前,为扩充势力,广罗各地英雄豪杰。贾家楼三十六兄弟中,除单童(即单雄信)因与李世民有杀兄之仇,誓...

秦腔《三娘教子》

秦腔《三娘教子》是一部经典的传统剧目,深受观众喜爱。以下是对该剧的详细介绍:一、剧情概述《三娘教子》又名《双官诰》、《机房训》、《忠孝节义》,改编自明末清初戏曲家小说家李渔的《无声戏》中的一回。剧情讲述了明朝时期,儒生薛子约(或薛广)家中妻妾不和。薛子约离家后,其次妻刘氏偷情求欢,被三娘王春娥发现,...

秦腔《狸猫换太子》

《狸猫换太子》又名《铡郭槐》、《打黄袍》、《火化冷宫》,秦腔传统剧。宋真宗时,刘妃为了争宠夺位,暗与太监郭槐定下“狸猫换太子”之计,于李妃产子之时,诬陷李妃“产下妖物,玷辱宫闱”。真宗听信谗言,将李妃囚禁冷宫。刘妃又命寇珠将太子抛入金水桥下溺死,寇珠不忍,与太监陈琳商定救太子之策,逢刘妃、郭槐查宫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