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(the Museu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)成立于1934年,是省级历史、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,也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。于2019年1月开始进行改扩建,于2022年11月底建成开放。坐落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,占地面积约60亩,馆藏文物达50000多件,其中,一级文物152件,二级文物1791件,三级文物3867件(截至2013年10月数据)。
广西北部湾地区处于信风带,有绵长的海岸线和常年不冻的良港,有南流江等河流联系内陆腹地,与沿海各地的海路交通顺畅,加之与东南亚、南亚国家固有的传统交往,为沟通中原和出海航行提供了便利条件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,便是从北部湾地区出发的。汉武帝平定南越国、设郡县后,便遣使团从合浦等港口出发,经马来半岛,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。这一记载,标志着基于官方保障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,合浦也因此成为最早的始发港。以合浦港为重要节点,外联内通,建立起汉王朝与东南亚、南亚甚至更远的西亚、地中海地区经由海路的密切联系。
作为汉王朝沿海开放前沿的广西,中外文明在此碰撞与交融,留下如明珠般的璀璨珍宝,向世人诉说着丝路启航、踏星而归的历史故事……
三千年来,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史从未间断,并在行进之路上不断求索创新、兼容并包。从素雅至纯的青釉到华绮瑰艳的彩绘,自然与人文在斑斓中交汇,造就了千光万象的釉彩之美。古人制器尚象,以物载道,瓷器的施釉绘彩是想象力的跃动,是创造力的焕发,无时无刻不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,抽象玄妙或具象直白,自由超逸或规行矩步,所蕴涵的文化容量已然蔚为大观。最终,瓷器代表中国,成为世界舞台中璀璨耀眼的艺术标志与形意兼美的文化符号,一路独领风潮,在世界文明史中谱写卓绝的传奇。
瓷美如花
羽纹铜凤灯:西汉的“双胞胎”环保灯,纵42厘米,横15厘米,高33厘米。它们雌雄一对出土于汉代合浦郡,因此也被称为“凤凰灯”,整体形态像两只顾首回望的凤凰,两只“凤爪”与尾巴成三足鼎立,保持器身平衡。
悬山顶干栏式铜仓:长79.3厘米,宽42.7厘米,高37.3厘米。西汉(公元前206-公元25年)时期,1971年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出土。干栏式建筑。平面呈长方形,位于一个平台之上。下设八根柱子,将整座建筑顶离地面。悬山顶,中间有瓦脊,瓦脊前后各铸有对称的十二行瓦垄,均作瓦板状,瓦片铸刻清晰。屋檐伸出前壁10厘米,伸出后壁4.5厘米。房屋前面正中设有双扇门,均有门环,可以闭合启动,并设有门槛。门前有走廊,围杆为二横一竖式。屋外四壁均有“十”字阴纹装饰。
广西山川形胜,奇丽秀美,唐宋以来,无数文人迁客都曾驻足于此,题诗赋于山水,载风物于书页,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与地志史籍,对了解当时广西乃至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。广西的道教与佛教在这一时期也不断发展、交融、并兴,呈现一派道显佛盛之象。
由于本网站空间有限,欲了解更多文物信息,请到现场参观或访问博物馆官网了解,
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:https://exhibition.gxmuseum.cn